返回

鸠尤神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3章 鸠尤神剑53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苏荣并不知,此刻天色已晚,夕阳还剩一抹残香,不知羞耻地挑逗着远山近木。昆仑山一面朱红,一面微紫,除了山尖的岩壁,就连山腰以下成片的植被也全然失绿,染了艳色,好似烟花女子略嫌造作的额颊。

    顾乘风和左仪飞至昆仑山剑指峰,落于半腰的青石阶梯,拾级而上。西天还剩一丝光彩的时候,二人抵达山门,由守山童子通传后,一名册外弟子出得山门,对二人说:“请随我来。”顾乘风、左仪才入山门,又爬了一盏茶功夫的石阶,抵达白泽观正门。

    门口立两排松树,松树后方的蓝砖院墙上画了各色祥龙。大门朱红,推门可见那院内绿树成涛,由于夜幕初降,树林同苍穹几成一体,分不出彼此来。然而跨过门槛,眼前所见登时变了模样。正对大门的是天龙宝殿,高十仞有余,宽达二十余丈。宝殿入口外蹲一口紫铜方炉,炉中香烟不绝,缭绕入空。宝殿内灯火通明,殿内朱红大柱上处处可见黄符青幡。殿中供奉着道德天尊,为赤金所铸,高九尺。

    宝殿大厅内只有两名灵官童子,见顾乘风、左仪,齐声道:“师祖有命,请二位前往麒麟阁议事。”于是二人又随那册外弟子由天龙宝殿后门而出,穿过一方花香四溢的小园子,绕过一座名曰长生的木塔,到了麒麟阁。

    那麒麟阁坐北朝南,建于十八层高的石阶之上,有八面八角,呈八卦之态。阁外花开似锦,花形神似牡丹,却生着杜鹃的叶子,通体微泛磷光。进入麒麟阁,却见纱幔如云,好不飘渺。正对阁门挂一幅刑天跨海的工笔画,画下摆一张黑木几。木几上摆一鼎四方檀香炉,一口龙头砚台,一副虎面墨玉笔山,笔山上搁了三支狼毫笔,还有一方饕餮白玉镇纸。

    丁贤梓盘腿端坐于木几后头,闭目养神,身后跪坐着白泽观五代大弟子李冬寻和四弟子宋渠。顾乘风上回见丁贤梓是五年前,不过上次见他,他还只是白泽观掌门,这回见他,他却多了一个可疑的身份。哪怕这可疑的身份未必有多少可能性,然而纵使一分可能,顾乘风面对他,也不能单单将他视作白泽观掌门人了。他甚至希望丁莫一便是自己父亲,眼前这人便是自己祖父。哪怕不相认,好歹有了归属,无论将来成仙与否,他总算安了心。

    此次黄玉笙遣顾乘风和左仪前往白泽观,自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。明面上的由头是因星象不详,天地间恐有巨变,仙家三派需提前商议才好。然而黄玉笙对于三派合作之事并未抱什么指望,叫徒弟前来商议,无非是探探丁贤梓的态度。毕竟七十几年前,丁贤梓错判形势,葬送了亲儿的性命。三派之中,损失最为惨重的,便是白泽观。虽然于情于理,丁莫一之死责任都不在重明、玄鹤二派,可要说丁贤梓心头没有疙瘩,那是彻头彻尾的谎话。

    纵有数百年道行,要丁贤梓割舍父子亲情,却是万万不能的。黄玉笙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。天象大变在即,眼看着正道会有劫数,若仙家三派不能齐心合力,后果不堪设想。黄玉笙的忧虑,顾乘风自然明白,然而以他对丁贤梓往日的印象,其人行事严谨,不像是感情用事之人。于是当着黄玉笙的面,顾乘风曾直言道:“丁贤梓既掌一派之舵,自然有他过人之处。仙家三派虽多有矛盾,到底休戚相关,同气连枝,他若因为往事心存芥蒂,以至在迎敌之事上,对我重明、玄鹤二派百般刁难,恐怕也……”

    黄玉笙摇头道:“风儿,凡人皆道,知人知面不知心,你与那丁贤梓又打过几回照面,对他为人又知悉几分呐?你只见丁贤梓人前的一面,竟不去想,他身为白泽观掌门,如何竟有个亲生儿子?当年他犯下滔天大罪,若不是得苦玄真人包庇,他哪还坐得上白泽观掌门之位?怕是早被逐出师门了。”

    丁贤梓的风流韵事,在白泽观是无人敢说的禁忌。练功之余,师兄弟们也会偶尔谈及叛徒聂于飞,然而关于丁贤梓的陈年旧事,莫说普通弟子了,就连上官龙,虽是丁贤梓的师兄,也不敢在山中与晚辈们议论。

    要细说这件事,需提到一位道姑,而要提及这位道姑,便不得不说到重明观祖师婆婆赤焰老母立下的门规。

    重明观历赤焰老母、玉和仙姑两位掌门,订了三戒七慎共十条门规。三戒之首,便是情戒。赤焰老母座下,因犯门规驱逐出山者倒有三人,却无一人是因犯情戒受罚的。至玉和仙姑执掌,才出了一名因触犯情戒而赶下山的弟子。此人便是沃若云仙,俗名郎清。她四岁上山,修行三十年入册,在玉和仙姑座下排行第二。

    若不是她珠胎暗结,玉和仙姑对于郎清和丁贤梓的情事还一无所知。本来玉和仙姑念及师徒情分,又为了保全重明观的声誉,并不打算痛下狠心,逐郎清出山。玉和仙姑的盘算是,只要郎清斩断情丝,从此不与丁贤梓私会,纵然她生下孩儿,依然有许多法子加以掩饰。不料郎清情迷心窍,玉和仙姑好说歹说,她偏放不下这段孽缘。

    玉和仙姑无可奈何,对她说:“你若执迷不悟,为师也保不住你了。当年为师领你上山,是看你仙缘深厚,将来恐有一番作为。你现在既然为情所困,为师也别无选择,只能赶你下山了。你莫要怪师父。”

第53章 鸠尤神剑53(5/6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